發布時間:2024-05-17 文章來源:鴻宇科技 瀏覽次數:986
PLM、DCS、WMS、ERP、MOM是管理核心生產要素的信息系統,PLM覆蓋產品全生命周期,DCS提升工藝流程管理的便捷性,WMS提升倉儲物流效率,ERP輔助決策從而提升工廠精細化管理能力,MOM通過集成功能性軟件實現工廠高效運維。
PLM助力企業實現產品全生命周期的信息化管理。PLM集成PDM、CAD、CAE和CAM服務于研發設計階段,目的在于對企業研發階段的物料、人力、工藝流程等信息進行及時地更新迭代,幫助企業實現高效協同的產品研發,提升企業的市場競爭力;PLM集成MES、ERP、SCM和CRM服務于生產制造階段,ERP與PLM的核心區別是管理的數據資源范圍不同,ERP專注于管理制造階段數據。
不同類型的PLM供應商的產品具備的競爭能力不同,以“PLM+ERP”為主體的PLM供應商提供的PLM軟件在資源管理和協同接口方面具備優勢,這或是因為ERP廠商原覆蓋領域(ERP軟件)專注提升制造過程的資源調度效率,因此更注重產品的統一性和協調性。而CAD或PDM為主體的PLM供應商在數據管理、創新能力和研發工具的能力更強或是因為其專注于挖掘和管理經營數據流,通過提升數據流的利用效率,讓數據價值服務于產品創新和研發管理,從而提升研發效益。
ERP系統包含生產管理相關模塊(質量管理、采購管理、運輸管理等)、成本管理相關模塊(銷售管理、庫存管理等)和總賬管理相關模塊(人力資源管理、固定資產管理等)。企業應用ERP系統的目的在于通過具備集成性、統一性和開放性的協同制造系統實現存貨管理能力、成本管控能力、準時交付能力和市場響應能力的提升。
ERP應用于改善企業業務流程,其除了包含MRP II擁有的生產資源計劃、制造、財務、銷售、采購等功能外,還包含質量管理、實驗室管理、業務流程管理、人力資源管理和定期報告系統等。
企業的倉儲管理現狀存在五大問題,分別是(1)由于倉庫規劃不完善(例如未對儲區、儲位進行安排)導致倉庫的空間利用效率低;(2)由于未對動態變動的庫存信息進行及時、實時地更新和統一,導致工作人員應用無效信息運作而使企業倉儲效率低;(3)由于訂單粗略式管理和生產流程不規范導致工廠生產效率低下;(4)缺少盤點系統和盤點難度較高使得企業的庫存透明度低和庫存損耗不可控;(5)企業倉儲管理系統的權限設置不規范導致商業數據存在被泄露和篡改等風險,即存在數據安全問題。
倉儲管理系統(WMS)是物流信息化管理的核心系統,WMS通過連接產品實物具體位置和倉庫結構定位,以及設定對物料物流相關行為(如出庫、入庫等)的指令,實現工廠物料資源的高效管理。WMS可助力工廠實現倉庫管理模式變革(以經驗主導向以流程主導轉變)、標準化作業(通過系統控制收貨、揀貨、補貨、發貨等)和供應鏈協同(實時庫存信息分享,提升上下游信息透明度),顯著提升庫存準確率(全程條碼化作業流程)和現場作業效率(基于RFID的無紙化作業與實時調度)。
分散控制系統(DCS)又稱為分布式計算機控制系統,其是基于分散控制、集中管理原則,通過三站一線(工程師站、操作員站、現場控制站和系統網絡)對工廠生產四大層級(經營管理、生產管理、過程管理和直接控制)進行多功能分級控制的新一代儀表控制系統。
制造運營管理系統(MOM)是傳統制造執行系統(MES)的升級版,MOM涵蓋所有生產和運營相關信息的管理,從而實現全球范圍內人、料、機、法、環等全方位的協調和同步,而MES更多關注車間工廠的運營管理。MOM系統包含生產計劃管理、生產設備管理、生產質量管理、生產資源管理、物料和產品溯源等多個模塊,可協助企業提升生產效率和靈活性,增強企業的市場響應能力和幫助企業達到降本增效的發展目標。
企業在生產運營中面臨的痛點可分為以下七點,分別為(1)生產過程透明度低導致生產結果的不確定性高;(2)現場信息反饋難導致策略制定效率低;(3)資源浪費不可控導致企業資源利用效率低;(4)生產異常反饋難導致故障處理效率低和故障造成損失大;(5)設備運行狀態監控難導致生產效益低;(6)現場數據采集不及時導致企業的生產靈活性低;(7)依賴人工進行績效分析使評估結果公平性和可靠性存疑。實現生產過程監控、產品監測與追蹤以及質量控制是企業期望應用MOM系統的最主要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