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0-01-06 文章來源:鴻宇科技 瀏覽次數:2905
北京時間12月7日,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以下簡稱“工信部”)和江蘇省共同主辦的2016世界智能制造大會在南京舉辦。在當天上午舉行的“智能制造合作發展高峰論壇”上,工信部發布了國家《智能制造“十三五”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明確了“十三五”期間我國智能制造發展的指導思想、目標和重點任務。同時,中國《智能制造發展規劃(2016-2020年)》正式發布,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辛國斌現場致辭。辛國斌對中國智能制造的發展情況進行了介紹,并對加強國際合作、促進企業交流、注重人才培養等提出了建議。
北京時間12月7日,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以下簡稱“工信部”)和江蘇省共同主辦的2016世界智能制造大會在南京舉辦。在當天上午舉行的“智能制造合作發展高峰論壇”上,工信部發布了國家《智能制造“十三五”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明確了“十三五”期間我國智能制造發展的指導思想、目標和重點任務。同時,中國《智能制造發展規劃(2016-2020年)》正式發布,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辛國斌現場致辭。辛國斌對中國智能制造的發展情況進行了介紹,并對加強國際合作、促進企業交流、注重人才培養等提出了建議。
辛國斌表示,智能制造是當前的世界熱點,無論是制造業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都紛紛制定并出臺了一系列推進智能制造發展的戰略舉措,形成了集政府、行業組織、企業聯盟為一體的系統推進格局,美國制定先進制造伙伴計劃,德國實施工業4.0,法國推動新工業計劃,都將智能制造作為產業發展和變革的重要方向。各國都希望通過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的融合發展、融合創新,夯實本國的制造業發展基礎,塑造制造業的新優勢。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制造業快速發展,2010年中國成為制造業世界第一大國,已經建成世界上門類最為齊全的現代制造業體系,但中國制造業在發展質量、創新能力、品牌塑造方面,與發達國家相比有較大差距,大而不強的問題一直是急需破解的瓶頸。近年來,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經濟增速換檔、結構調整陣痛、增加動能轉換等困難相互交織,制造業下行壓力加大,投入增速降到多年最低點,出口下降態勢也在延續,企業生產經營困難加大,產能過剩問題突出,必須順應全球制造業發展趨勢,把推進智能制造作為培育中國制造業增長的新動力。提高生產效率和發展質量,重塑競爭新優勢的重要舉措。
2015年5月發布的《中國制造2025》中已明確將智能制造作為主攻方向,中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三五規劃也明確提出,要加快發展新型制造業,實施智能制造工程,培育擴大新型智能制造模式,加快制造業新舊之間轉換,夯實實體經濟根基,推動中國制造強國建設。近年來,中國從頂層積極謀劃智能制造發展路徑、系統推進智能制造標準體系建設、持續開展智能制造試點示范、推進智能制造聯盟建設、加強智能制造人才培養等方面開展了積極的工作。
辛國斌指出,機遇共享,合作共贏,開放帶來進步,封閉導致落后,這是世界,也是中國幾十年實踐證明的一條重要經驗。期待大家在深化交流合作、拓展重點領域合作、加強標準化合作、開展試點示范經驗交流、加強人才培訓交流等五個方面,進一步加強聯系,深化合作,共同促進制造業發展。
“推進智能制造能夠有效地縮短產品的研制周期,提高生產效率、產品質量,降低運營成本和資源能源消耗,加快發展智能制造,對于提高制造業供應結構的適應性和靈活性,對于培育經濟增長的新動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工信部裝備工業司司長李東如是說。
為了貫徹落實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綱要和“中國制造2025”,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聯合組織相關單位和專家,通過大量的研究和調研,在充分聽取了專家、行業協會、重點企業和各地方的主管部門的意見基礎上,編制完成了智能制造發展規劃。
李東表示,《規劃》提出智能制造發展的指導思想是: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大及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全面落實《中國制造2025》和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部署,將發展智能制造作為長期堅持的戰略任務,分類分層指導,分行業、分步驟持續推進,“十三五”期間同步實施數字化制造普及、智能化制造示范引領,以構建新型制造體系為目標,以實施智能制造工程為重要抓手,著力提升關鍵技術裝備安全可控能力,著力增強基礎支撐能力,著力提升集成應用水平,著力探索培育新模式,著力營造良好發展環境,為培育經濟增長新動能、打造我國制造業競爭新優勢、建設制造強國奠定扎實的基礎。
《規劃》提出,2025年前,推進智能制造實施“兩步走”戰略:第一步,到2020年,智能制造發展基礎和支撐能力明顯增強,傳統制造業重點領域基本實現數字化制造,有條件、有基礎的重點產業智能轉型取得明顯進展;第二步,到2025年,智能制造支撐體系基本建立,重點產業初步實現智能轉型。
《規劃》還提出了十大重點任務:一是加快智能制造裝備發展,攻克關鍵技術裝備,提高質量和可靠性,推進在重點領域的集成應用;二是加強關鍵共性技術創新,突破一批關鍵共性技術,布局和積累一批核心知識產權;三是建設智能制造標準體系,開展標準研究與試驗驗證,加快標準制修訂和推廣應用;四是構筑工業互聯網基礎,研發新型工業網絡設備與系統、信息安全軟硬件產品,構建試驗驗證平臺,建立健全風險評估、檢查和信息共享機制;五是加大智能制造試點示范推廣力度,開展智能制造新模式試點示范,遴選智能制造標桿企業,不斷總結經驗和模式,在相關行業移植、推廣;六是推動重點領域智能轉型,在《中國制造2025》十大重點領域試點建設數字化車間/智能工廠,在傳統制造業推廣應用數字化技術、系統集成技術、智能制造裝備;七是促進中小企業智能化改造,引導中小企業推進自動化改造,建設云制造平臺和服務平臺;八是培育智能制造生態體系,加快培育一批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大力發展龍頭企業集團,做優做強一批“專精特”配套企業;九是推進區域智能制造協同發展,推動智能制造裝備產業集群建設,加強基于互聯網的區域間智能制造資源協同;十是打造智能制造人才隊伍,健全人才培養機制,加強智能制造人才培訓,建設智能制造實訓基地,構建多層次的人才隊伍。
“推進智能制造工作任重道遠,需要我們共同努力,按照規劃確定的目標和任務,要充分調動企業的內生動力,以扎實的成效,推動智能制造加快發展,為促進制造業實現由大變強做出更大的貢獻。”李東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