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資訊】人工智能、云計算、隱私計算……這些高大上的技術,能為數字經濟做些什么?
發布時間:2022-03-18 文章來源:鴻宇科技 瀏覽次數:1854
提到數字經濟,你會想到什么?
先來看一組數據。
據中國信通院數據顯示,我國數字經濟增加值規模由2005年的2.6萬億元增加至2020年的39.2萬億元,并且正加快向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數據價值化、數字化治理的“新四化”趨勢轉型,數字經濟已成為我國國民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數字經濟備受關注。促進數字經濟發展,加強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培育壯大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等數字產業,完善數字經濟治理,釋放數據要素潛力,也已成為未來一段時期政府工作的重要戰略方向。
頂層設計構圖,群策群力推進。在此過程中,不僅需要數字基礎設施及配套政策的不斷修正完善,更需要人工智能、大數據、隱私計算等技術不斷升級迭代開展多維度賦能,釋放數據要素的價值和能力,為數字經濟戰略添磚加瓦。
文丨李一茗
科技賦能金融機構數字化轉型
數字經濟時代,金融業作為國家經濟的核心力量,如何深耕科技創新,推動數字化轉型實現高質量發展,并發揮撬動作用帶動產業升級和經濟發展,已成為重要的戰略議題。
2022年1月,中國人民銀行印發《金融科技發展規劃(2022-2025年)》,提出新時期金融科技發展指導意見,明確金融數字化轉型的總體思路、發展目標、重點任務和實施保障,強調要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堅守為民初心、切實履行服務實體經濟使命,高質量推進金融數字化轉型,健全適應數字經濟發展的現代金融體系,為構建新發展格局、實現共同富裕貢獻金融力量。
可見,以科技創新為基礎的數字化轉型,將成為我國金融業高質量轉型升級和經濟發展的重要方向,AI、云計算、隱私計算等新興技術的加速革新,是金融業走向高質量發展的關鍵“燃料”。
作為金融機構數智化轉型合作伙伴,百融云創在2018年就成立了行業首家人工智能金融實驗室,進行新式算法與應用研究,通過“數據+算力+算法+場景”的疊加效應,在計算語音、自然語言處理、知識圖譜等各技術領域中深入實踐。
如今,百融云創人工智能金融實驗室自主研發的智能語音外呼機器人、自動機器學習平臺、人臉識別等創新技術落地應用在不同場景,極大提升了金融精準服務能力。同時,百融云創為金融機構提供的精準營銷服務,使其能更有效的觸達及服務目標客戶。通過人工智能和云計算等核心技術的賦能,可根據金融機構存量表現數據,綜合多維畫像開發客制化用戶分層模型,經過營銷意向模型篩選出高意向客戶,匹配場景靈活調整運營手段,配置包含AI、電銷及短信的耦合運營策略,最終將用戶與合適的金融產品匹配。
同時,百融云創自主打造的SaaS云原生平臺,提供的產品及服務可以為銀行等其他金融機構更智能的決策提供支持,通過SaaS平臺的建立,可以幫助行業客戶實現快速業務線上化部署及應用,促進企業整體數字化進步。2021年10月,百融云創斥資收購北京眾聯享付52%的股份,通過結合其先進數字化營銷云平臺,進一步提升百融云創的業務彈性與核心競爭力,針對發展要素不同的銀行,提供更有利于發揮資源稟賦優勢的科技賦能。
此外,百融云創積極與銀行展開合作,將人工智能等技術優勢成功滲透到其全業務流程中,通過自主研發的“ORCA”自動機器學習平臺,加快銀行數字化進程,釋放行方全方位、多層次數字化經營活力。百融云創持續將新技術融入SaaS產品中,如根據對機器學習及知識圖譜的研究創建AI服務語音機器人、改善AI算法及自動實時分析模型和發展AutoML技術,通過“內部控制+Indra平臺”形成合規安全優勢,以及通過并購眾聯豐富產品生態,打造“產業+科技+金融”生態圈,等等。
國元國際認為,百融云創2021年的市占率有望升至11%的水平,得益于公司“成果付費”和“SaaS+Service”的商業模式更趨成熟,市場認可度不斷上升等因素。
隱私計算助力保護數據安全
近幾年,隱私計算技術一躍成為新風口,金融、醫療、生物醫藥等多個行業均已有相應落地,在提升機構數字化管理和治理的同時,也將激活數據要素價值、保護數據安全嵌入治理體系之中,一定程度上正在引領著新一輪技術革新和產業升級,賦能數字經濟。
全球權威IT研究與顧問咨詢公司Gartner曾預測,隱私計算是2021年重點深挖的9項技術之一,在其日前發布的2022年12大前沿戰略科技趨勢中,隱私增強計算(PEC)再度入選。Gartner評論稱,隱私增強計算利用一系列隱私保護技術在確保合規要求的前提下獲取數據價值,并預測到2025年,將有一半的大型企業機構使用隱私計算在不受信任的環境和多方數據分析用例中處理數據。
去年以來,隨著我國數據安全法、個人信息保護法的相繼實施,金融業這一數據密集型行業如何實現數據開發利用與安全保護、建設安全金融數據生態,成為金融監管部門及金融機構在新時代必須面對的新命題。
百融云創此前在為一家國內頭部金融機構提供數智升級服務時,所設計的方案既包括完善信評模型、預先計算其用戶的權益調整方案,也包括高效的優化觸達策略。該金融機構在國內擁有非常可觀的存量用戶,百融云通過聯邦學習為該機構升級信評模型,在保證數據隱私安全及合規的基礎上,克服數據維度單一,實現融合多方數據信息“孤島”局限,拔高客戶的模型評價指標KS。
百融云創Indra隱私計算平臺主要針對應用場景更豐富的縱向聯邦學習。聯邦學習是隱私保護計算3項核心技術之一,因此Indra平臺具有很強的實踐意義:易用的可視化交互、原始數據安全、建模效果明顯超過本地建模、訓練速度更快,等等。
日前,百融云創獲得的兩項國家發明專利授權“一種基于縱向聯邦的孤立森林訓練和預測方法及系統”與“一種基于聯邦學習的移動終端信用反欺詐預估方法及系統”,均源自聯邦學習技術。
一方面,“一種基于縱向聯邦的孤立森林訓練和預測方法及系統”專利技術的邏輯是,通過無監督算法充分提升異常檢測的效率與準確性,深化并豐富與不同金融機構共同建模AI應用,將反欺詐能力推上一個新量級,增強精準服務的投放效率。
另一方面,對于率先進軍用戶移動終端與機構端(CtoB)信用反詐方案領域的百融云創來說,“一種基于聯邦學習的移動終端信用反欺詐預估方法及系統”專利是其研究之路上的重要節點,該項目目的在于滿足未來C端市場需要,以保護用戶隱私為前提,使機構可以借助用戶移動終端信息評估其信用。
精準服務中小金融機構
隨著市場化進程的不斷推進,我國商業銀行同質化競爭愈演愈烈,大眾對金融機構服務的要求也更加多元化。大型銀行憑借強大的規模化優勢和資源聚合能力,走出了各具特色的數字化轉型之路;但對于科技短板明顯、創新能力不足的中小金融機構而言,數字化轉型已成為其經營發展的重要掣肘。
那么,如何精準提升中小銀行的數字化轉型質效,進而幫助其構建核心競爭力?
作為助力金融機構數智化轉型、重構行業生態的深耕者,百融云創一直致力于為中小銀行提供相應解決方案,幫助其降低運營成本、提升營業利潤。
憑借出色的AI應用技術和數智化能力,百融云創目前已與六大國有銀行、十二家全國性股份制銀行、上千家城市商業銀行和農村商業銀行,金融科技公司、消費金融公司、汽車金融公司、保險公司等5500余家金融機構達成合作并提供專業服務,是金融機構數智化轉型優秀合作伙伴。
在百融云創合伙人、董事、CFO趙宏強看來,此前我國大多數銀行內部的網金部、消金部、信用卡部、大客戶部、海外部等部門之間的客戶信息無法打通,造成銀行體系內部的“數據孤島”,影響服務效率。因此,“當前銀行的數字化轉型已經到了‘數據一體化’階段。”
“也就是說,應該有統一的大數據平臺或消費者特征庫。”趙宏強說,“數據一體化”之后,就可以對特定客群,針對不同的場景,設計針對性營銷手段或者提供差異化服務,銀行捕捉信息就會更快、更直接,效率自然就提升了。
此外,零售轉型也是中小銀行的重要突圍方向。“得零售者得天下”,不論是大型銀行還是中小銀行,眼下都在大力布局零售業務轉型。
在業內人士看來,零售信貸是當前數字化轉型大潮中較為成熟的應用領域。通過應用人工智能、機器學習等科技手段能夠實現智能的客戶畫像以及一站式風險評估,從而改善金融供給結構,使其在激烈的競爭環境中搶占一席之地。同時,零售資產數字化也值得重視。
當前的數字化浪潮下,中小銀行零售信貸轉型正當其時。“基于大量數據的數字化決策系統,通過精準的模型、不斷提升的服務流程,能夠高效地幫助銀行對用戶進行精準畫像,從而提供更完善的服務。”趙宏強介紹。
面對中小銀行零售信貸轉型,百融云創打造了一體化服務方式,智能分析產品、專業模型和系統建設進行打通融合,將“咨詢、方案、產品、部署”的能力貫穿到信貸全生命周期,實現全流程的閉環服務。通過提供智能決策與分析產品賦能,滿足客戶基于各類場景中快速建模的需求、靈活定制多樣化報表分析等。
在業務流程上,百融云創也可以提供各個環節的系統部署,幫助金融機構充分利用金融科技優勢,打造全流程的線上化業務。同時,百融云創獨立研發的SaaS云平臺突破性的運用人工智能、云計算、區塊鏈和機器學習等技術,幫助金融機構構建營銷運營策略平臺,打造數據驅動的自動化精準營銷能力,降低金融機構經營風險,增強數智化管控能力,提升客戶體驗,實現金融機構的數智化運營。
來源:瞭望智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