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曉暉:工業互聯網是數字化轉型過程中的重要路徑和方法論
發布時間:2022-06-16 文章來源:鴻宇科技 瀏覽次數:3190
01.數字化轉型進程不斷加快
余曉暉講道,新冠疫情爆發以來,全球的社會經濟在危機中產生了強硬韌性,數字化轉型進程不斷加快。
據了解,2021年,25%的受調研企業已經將數字化轉型作為企業生產經營的常態,較2020年提高了14個百分點。數字化轉型成為關乎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必由之路。
“數字化轉型涉及到生產、研發、產品、服務、商業創新等的全方位系統變革,其中最為關鍵的是業務轉型,也就是如何通過數字化轉型帶來創造性、生產效率,全要素生產力的提升。”余曉暉說。
工業互聯網是數字化轉型過程中的重要路徑和方法論。工業互聯網是數據驅動、行業機理與智能科學結合,數字空間與物理世界融合的智能化決策閉環。在當前國際形勢下,產業鏈供應鏈的韌性和彈性變得尤為重要,如何保持不斷鏈,提升創新能力,實現高效和可持續發展呢?
工業互聯網在其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通過工業互聯網的支持,實現了全球高質量連接、建立了統一的信息模型、統一的標識,另外通過人工智能進行商業談判和供應管理,通過5G技術進行車間生產改造,以及在這過程中形成的數字孿生和資產管理、可信數據空間,進一步推動社會經濟加快數字化轉型步伐,推進可持續發展。
在這個過程中,工業互聯網平臺產生了不可忽視的影響。
“平臺體系在工業互聯網中占據中樞地位。近年來,我國工業互聯網平臺發展成效顯著,形成了多層次、系統化的平臺體系。平臺數量快速增加,目前已有1000余家,呈現出百花齊放的態勢。其中有影響力的平臺企業有150余家,雙跨平臺企業28家。”余曉暉表示。
記者獲悉,目前,工業互聯網平臺已廣泛應用在40多個國民經濟重點行業,賦能、賦值、賦智作用日益凸顯。工業互聯網平臺的價值,涉及到工業的各個環節,包括降低成本、擴大收入、提升質量、保障安全與環保。
從具體行業來看,原材料行業中,圍繞生產管控和經營管理兩大領域,開展生產過程優化和供應鏈優化;裝備制造行業中,在產品全生命周期應用最有優勢,實現全生命周期數據貫通和價值創造;消費品行業中,在前端研發和后市場服務表現突出,通過后市場數據洞察+研發迭代,提升用戶粘性。
近年來,我國工業互聯網平臺技術能力實現提升,余曉暉總結道:一是應用生態意識逐漸增強,應用接入、應用管理等能力受到重視,平臺間應用和數據等相關能力共享逐漸成為共識;二是Paas層關鍵能力在突破,研發設計、人機交互、低代碼開發、工業模型、數據模型、信息模型等平臺關鍵能力提升明顯,數字孿生等新技術在平臺探索應用;三是智能化邊緣在快速發展,邊緣智能運維、邊云協同、邊緣分析及應用部署等相關能力提升明顯。
02.工業互聯網平臺與園區的結合成為必由之路
工業園區具有產業集聚度高,企業關聯性強,數字化轉型需求迫切的突出特點,是發揮工業互聯網平臺基礎設施賦能作用和實現平臺應用落地的關鍵切入點。園區作為制造業集聚區,經濟貢獻占比超過全國 GDP的20%,轉型需求和價值大。到2021年底,全國重點平臺已布局400多個園區。
余曉暉認為,園區作為國家經濟的重要載體,在數字化轉型方面將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平臺是數字化轉型和工業互聯網發展的關鍵樞紐,工業互聯網平臺與園區的結合成為必由之路,也成為園區數字化轉型、自動化升級的重要推手。
“5G+工業互聯網”是工信部推動的重點工作,經過幾年發展,已經實現了從0~1的突破,以及從1~10的拓展。據悉,2018年,第一屆“綻放杯”大賽中,75%以上的參賽項目都處于“原型設計”的初級階段。而2021年第四屆“綻放杯”全國項目超過1.2萬個,近半數參賽項目已經至少發展到“商業落地”階段,15%項目已進入“解決方案可復制”階段。
同時,“5G+工業互聯網”逐步落地生花,已在鋼鐵、礦業、家電、水泥、港口、電力等領域的應用呈現蓬勃發展之勢,形成協同研發設計、遠程設備操控、設備協同作業、柔性生產制造、現場輔助裝配、機器視覺質檢、設備故障診斷、廠區智能物流、無人智能巡檢、生產現場監測等典型應用場景,有力促進了實體經濟提質、增效、降本、綠色、安全發展。
最后,余曉暉講道,數字化轉型是全球工業制造業以及經濟發展的重要方向,是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核心內容,而工業互聯網是實現數字化轉型的重要路徑。我們要建立扁平開放的制造系統、基于知識和數據的制造模式、彈性智能的產業鏈供應鏈網絡、融通發展的數字經濟體系,全面推動數字化轉型升級!
轉載自:公眾號“工聯網iitime”